一、花芽分化指的是花的最初形成。西紅柿從2片真葉時開始進入花芽分期,2---7真葉時分化1----3穗花,8----11片分化第4—6穗花,12片葉子時分化7層以上的花穗;ㄑ糠只谝箿亻L期低于12 度,容易分化出多心室的畸形花,以后形成的果實(果臍大,果形扁,甚至漏籽,幼果頂劣。)另外,點花藥濃度大,會畸形,會有激素中毒現(xiàn)象。如點花時間過早也會出現(xiàn)僵果,點花時間過晚也會裂果。 因此,對于早春栽培(一般3—4穗果),應特別注意2---6片真苗期夜溫管理葉的苗期夜溫管理,不宜長期低于12度。 對于秋延遲西紅柿的栽培,應特別注意培育壯苗,少使氮肥,防治徒長。 (8---9)播種的越冬栽培,應特別注意12----2月的低溫階段估計也就是4—6穗花的花芽分化發(fā)育期,一定要注意保溫;位ǖ姆謩e:一般表現(xiàn)為花蕾偏大,花瓣多,花柱粗,子房偏。對于畸形花發(fā)現(xiàn)后應及時摘除,盡量留正;。 西紅柿從兩葉一心開始,直至摘心打藥加《壯園甲》800倍噴霧。實驗證明,打藥加《壯園甲》對于優(yōu)質花芽的形成,以及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,實現(xiàn)高產(chǎn)優(yōu)質有很好的效果。 把握好點花藥的濃度:不同的季節(jié),不同的溫度,不同的品種,點花藥的濃度也不一樣,即便是相同的濃度,點花時間不一同,點花的效果亦不一樣,所以點花藥的濃度和點花的技巧是一門技術。 在正常點花時,首先注意棚溫,不同的溫度,點花藥的濃度不一樣。例如:2·5%防落素在氣溫20度時1支兌水0·5公斤,25度時兌水0·75---0·9公斤,而在30度時就得兌水1---1·25公斤,24---D的用量同上。 而當前最先進的西紅柿專用點花藥劑《點花特靈》則不用稀釋,直接點花柄即可。且果實周正,畸形果少,坐果率高,在多個蔬菜產(chǎn)區(qū)使用范圍廣。 如果點花藥----激素。使用不當后果很嚴重。1:濃度大時,幼葉出現(xiàn)激素中毒現(xiàn)象;出現(xiàn)幼果開裂,漏籽,果實畸型多;嚴重時植株變形,產(chǎn)量下降。2:濃度輕時,會出現(xiàn)點不住花,果子少,產(chǎn)量低,大臍果,扁形等。 特別注意的是:點花時盡量選擇優(yōu)質花朵,及時摘除畸形花。點花時的溫度不得低于12度,不得高于30度。 二:施肥 西紅柿奪高產(chǎn),重視底肥很關鍵,在整個生育期底肥占3分之1,沖施肥占3分之2,葉面肥補充為輔。在追肥得過程中,注意中微量元素的補充,用一些螯合液態(tài)肥效果好,像《硅力奇》---《全能鉀王》及氨基酸類的肥料。沖施肥的好壞不在它的含量高低,而是看作物對它的吸收程度,因為吸收才是關鍵! 一般留3至4穗果的秋延遲和早春栽培每畝使用腐熟的有機肥如雞糞4--6方復合肥50公斤,陽光生態(tài)有機肥150---200公斤,知根知地礦物肥100公斤。 越冬栽培和貨架期期較長的西紅柿施肥量要大,有機肥10-15方,復合肥15N--P6-K20的100公斤,《激抗菌生物肥》100公斤,《知根知地礦物肥》100公斤。 為防止生殖生長和營養(yǎng)生長失調(旺長不坐果)的技術我已在其他材料中做過詳細的介紹:用最新藥劑《利豐》3毫升兌水30斤,可混加其他農(nóng)藥,用后莖稈粗壯,開花坐果能力強效果明顯,且無藥害,是當前控制旺長的理想藥劑。 西紅柿澆第1水時,一般等到果子像核桃---雞蛋大小時開始,追肥以硝酸鉀肥為主,髙鉀低氮。是當前應用比較廣泛有西紅柿專用肥---《全能鉀王高效水溶肥》和《硅力奇》每次6公斤交替使用效果神奇。 為了高產(chǎn),避免植株缺素癥的發(fā)生,及時通過葉面追肥的方法進行根外追肥,補充在生殖生長過程中所需的微量元素。 因為缺鈣會致使幼果開裂,會發(fā)生臍腐病,青皮,果實無光澤。 缺鎂,會使西紅柿中后期葉肉發(fā)黃影響光合作用。 缺硼:嚴重時能使植株停止生長,果芽枯病實表面粗糙,易得芽枯病,容易裂果。 葉面補鈣一般從苗期一直到采收中期間隔10--15天《離子鈣》500倍+牛奶600倍一次,補鎂用0·2---0·4的《硫酸鎂》即可。補硼用600的《速樂硼》或5%的硼砂。最好的辦法是--用天然礦物肥《知根知地》水溶液(5斤肥+10斤水浸泡)但是必須加上植物的免疫制劑《壯園甲》800倍,一至二次,效果好。 三:合理整枝與管理,多用《硅力奇葉面肥》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產(chǎn)量,品質好。 合理的整枝留果,不但能促進根系發(fā)育還能協(xié)調生殖生長與營養(yǎng)生長的平衡。爭取連續(xù)做果 ,實現(xiàn)優(yōu)質高產(chǎn)。 心得1:斜臥栽培,向北斜栽 心得2:第1穗花不留,或少留 心得3:秋延遲和早春栽培提倡3-4穗果摘心。 心得4:貨架期較長的品種,在周年的栽培過程中,提倡整枝換頭。具體做法:在第三穗花以上留3葉子后摘心,然后在花穗以上留一健康側枝,再留3穗花再摘心。 這樣做會使植株的營養(yǎng)向生殖生長轉化的快,(因為西紅柿的特性是:越摘心越旺)往往比主枝上的果實商品性更好。同等情況下如:都是留9穗果摘心的比不摘心的品質好,產(chǎn)量高。 四:把握好合理的栽培密度:一般貨架期較長的西紅柿品種密度要小,要是密度大了,會果子小,病害多,商品性差。 一般早春與晚秋栽培密度3000--3500株左右。 越冬一大茬約2500株左右,最多不得超過3000株。 五:及時預防病害:像早晚疫病,葉霉病,病毒病,頸基腐病,灰霉病,及一些生理病害,和蟲害等詳見------《高產(chǎn)高效栽培技術新編》。+更多
一、辣椒是當前栽培效益較高的蔬菜作物。生產(chǎn)中主要的問題是連作障礙,也就是連續(xù)種植辣椒后土壤傳播病害(疫病、根腐。┘安《静”容^嚴重,只有在防病的基礎上,通過改善栽培條件,科學精細的管理,提高產(chǎn)量,才能使效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。用設施栽培辣椒,效益明顯優(yōu)于露地栽培。 二、品種選擇 :要求選用早熟、抗寒、耐熱、抗病、豐產(chǎn)、植株生長勢中等,不易徒長品種!督蜇S椒霸王》 三、安排好茬口:當前辣椒栽培的主要茬口有春提早和冬春茬。 ① 越冬茬,寒露(10月上旬)栽苗。 ② 春提早茬一般在寒露(10月上旬)播種,大雪(12月份)栽苗,春節(jié)(2月上旬)開始上市。 ③ 早春茬(拱棚)12月份育苗,苗期50天,2月底定植。 四、培育健壯無病蟲害的苗子!懊绾梦宄墒铡,育成健壯無病蟲害的苗子是栽培成功的一半。辣椒喜溫暖,育苗期溫度適當高,則苗子生長速度快,花芽分化早,質量好。因此苗期溫度一般白天維持在25-30℃,夜間15-18℃,地溫在17-22℃之間最好。辣椒苗不耐旱也不耐澇,維持比較高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時則苗生長旺盛,生長速度快,育苗時間短;如果土壤干旱,則苗子生長慢,葉柄中央彎曲下垂。一般維持1-2片心葉淡綠色最好,如果頂部淡綠色葉片數(shù)多,說明澆水過多,如果數(shù)少,說明干旱,干旱時一般選晴天上午澆水,中午放風降濕。 五、科學合理的栽好苗子。辣椒栽培時間都在低溫時期,為了防止栽苗時澆涼水過多,使地溫下降過多,影響苗子的成活率,一般要提前半月澆水。經(jīng)過高溫悶棚,上足底肥后,把地深翻30厘米后起壟,壟寬80厘米,溝寬60厘米,壟高20厘米。壟起好后澆足殺菌消毒底水畝用《棚毒消》1000克隨水沖施。栽苗前一天澆起苗水用《壯園甲》800倍《移栽靈》1000倍灌根,苗床噴72.2%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加10%吡蟲啉1500倍液,栽苗選“冷尾暖頭”晴天上午進行,每壟栽兩行,行距60厘米,株距40厘米,每畝栽2000~2300株。栽苗時為防治土傳病害(根腐病、疫。慨用《激抗菌壯苗棵不死》菌劑4袋,均勻撒于定植溝內。 六、科學細致的進行田間管理。辣椒苗栽好后,收入的多少主要看管理是否到位,只有管理到位,給辣椒苗創(chuàng)造最合適的環(huán)境條件,辣椒才能健壯生長,才能產(chǎn)量高、效益高。 晴天每天大棚見光后揭開草簾,打掃凈棚膜,提高膜的透光率,當溫度升高到30℃扒開頂縫通風,通風口大小以通風后溫度下降5℃以內為宜,下午降到22℃閉風,18C前蓋簾,早晨揭簾前最低不低于12℃。陰天適當晚揭早蓋不通風。下雪時及時清掃雪,中午適當揭簾見光,注意陰雪天白天必須揭簾見光,晚上蓋簾,簾外要蓋防寒膜。連續(xù)陰、雪天后放晴,必須遮花蔭,不通風,讓棚溫緩慢升高,升溫過猛,極易造成植株萎蔫。陰、雪天后,易發(fā)生病害,要進行噴藥防病,噴藥時每15公斤水用《新植霉素》1000倍加一兩尿素、一兩磷酸二氫鉀,為辣椒補充養(yǎng)分。最好用彌霧機,陰雨天也能用藥。 注意辣椒不耐強光,光照過強,容易發(fā)生日燒病,因此進入四月后,出現(xiàn)日燒病時應適當進行遮光,一般可在棚膜內表面噴渾濁的泥水或用豆?jié){稀釋后噴。 七、辣椒栽苗時底水底肥要足,(腐熟的糞肥10方左右,復合肥50公斤作底肥,和《知根知地礦物肥》100公斤)緩苗后澆一次小水,促進緩苗。暫不再追肥澆水,花前期進行第一次追肥澆水,每畝追施《硅力奇》6公斤,二層果采收后每畝追施《全能水溶肥》5公斤加豆?jié){50公斤,一般隨水追肥,以后根據(jù)植株長勢和天氣情況,隔15~20追肥一次,每次每畝追施高氮高鉀復合肥10~15公斤或《硅力奇》6公斤交替使用。防治土傳病害,促果壯根。澆水必須選晴天上午進行,低溫期膜下暗灌,澆水量要少,最好用微灌,省水省肥,減少棚內濕度,減少病害的發(fā)生。 辣椒不宜大水漫灌,一般要求小水勤澆,就是每次澆水澆半壟溝就行,澆的次數(shù)要多,發(fā)現(xiàn)地表干就澆,維持土壤濕潤。嚴禁大水溫灌,防止因澆水過多導致漚根,地溫下降導致寒根。 八、 當植株長到高60厘米后,可在每壟四周距地面50~60 厘米處設置橫拉桿固定植株,或用粗而耐實的吊繩,上頭綁于鐵絲,下頭綁于主枝上吊枝。辣椒主莖上第一次分杈下的側枝要全部去掉,以上枝條先任其生長,當植株長到枝條互相遮光時,適當去掉向內生長的無效枝、徒長枝,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就行。結果中后期,及時去除下部老病葉。 九、冬春季,溫度低,光照弱,植株容易落花落果。可用《防落素》25~30ppm在下午4時以后或上午10時以前噴花和幼果效果好。注意晴天中午不能用藥,一般高溫期用低濃度,低溫期用高濃度;盡量避免藥液滴在葉片和生長點上,以免引起藥害;噴花時應加入防治灰霉病的藥劑。 十、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。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是“防”,主要通過清除消毀前茬病殘體減少病蟲來源,大棚高溫悶棚消毒創(chuàng)造清潔干凈的栽培環(huán)境,采取晴天上午膜下澆水、澆水后及時通風降濕來控制空氣濕度等農(nóng)業(yè)措施和利用農(nóng)藥來防,一般連續(xù)陰、雨、雪天后蔬菜就容易發(fā)病,所以要看天氣預報,在陰、雨、雪天來前噴藥進行預防。發(fā)現(xiàn)有病蟲害發(fā)生時,要及時摘除病葉、病果,及時用藥進行防治。(詳見實用病害防治篇)+更多
癥狀:待卷心菜包心后,莖基部或菜心內發(fā)生水浸狀軟腐,以后植株枯黃,外葉萎垂脫落使葉球外露。 防治方法: (1)深翻炕曬。定植前深翻土層18厘米-20厘米,多雨季節(jié)注意排水,實行溝灌,不用漫灌;陰天及中午不要澆水,要與蔥蒜類作物輪作。 (2)防治傳病媒介昆蟲。田間農(nóng)事操作時不要碰傷植株造成傷口。 (3)撥除病株。病穴用石灰消毒。 (4)藥劑防治。噴藥時應注意噴灑接近地面的葉柄和根莖部,常用下列藥劑:發(fā)病初期用72%農(nóng)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或72%新植霉素3000-4000倍液或氫氧化銅(可殺得)600倍液噴霧防治,每隔5-7天一次,連續(xù)2-3天。+更多
大蔥切葉定植可以明顯加快緩苗速度,有利于大蔥生長發(fā)育,提高大蔥產(chǎn)量。 大蔥切葉定植的具體做法:在育苗畦內拔出蔥苗后,將蔥苗整齊地捆成小捆,然后用鍘刀切掉上部的部分葉片,只保留下部蔥白和10厘米左右的蔥葉。這樣,蔥葉變短,搬動方便,受損傷小,定植后有利于保持蔥苗健壯。切葉后迅速將蔥苗定植,可以保證植株直立、葉片水分蒸發(fā)少、根系負擔輕,有利于快速生新根、抽新葉,完成緩苗。+更多
溝藏法:大蔥收獲后,就地晾曬數(shù)小時,除去根上的泥土,剔除病株、傷株,捆成重10千克左右的捆,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堆放6天左右,使蔥外表水分完全陰干。與此同時,選擇背陰通風處挖溝,溝深33厘米,寬150厘米,長度以貯量而定,溝距50~70厘米。若溝底濕度小,可澆一次透水,待水全部滲后,把蔥捆挨捆地栽入溝內。再用30~35厘米長的玉米稈靠周圍插一圈,以利通風散熱,用土埋嚴蔥白部分。嚴寒到來之前,用草簾或秸稈稍加覆蓋,可貯藏到來年3月。 埋藏法:沒有地方挖溝的,可采用此法。將經(jīng)過晾曬、挑選、捆把的大蔥,放在背陰的墻角或陰涼的室內,底上鋪一層濕土,蔥的四周用濕土培埋至蔥葉處即可;蛟谑彝饴癫兀瑖篮畞砼R前可加蓋草苫,以防受凍。 干藏法:將適時收獲的大蔥晾曬2~3天,敲落根上的泥土,剔除病株、傷株。待7成干時,扎成重1千克左右的蔥把,單層放在干燥通風處。在貯藏期間要注意防熱、防潮。 架藏法:將經(jīng)過晾曬、選好的大蔥捆成重5千克左右的蔥捆,單層排放在貯藏架上。如若堆放,則需留出通風口,以利通風透氣,避免腐爛變質。 假植貯藏法:在院內或地里挖一個淺平的地坑,將收獲的大蔥除去傷株、病株,捆成小捆,假植在坑內,用土埋住蔥根和蔥白部分,埋好后用水澆灌。 空心垛藏法:在地勢高而且平坦、排水方便的地方架倉棚,或在露地上用土墊高,垛基高30~40厘米,把經(jīng)過貯藏前處理捆好的大蔥根向外、葉向內排成空心圓垛。為保持穩(wěn)定不倒塌,每垛7~8厘米高時,可橫豎相間放幾根小竹竿。一直垛到2~3米高,垛頂覆蓋葦席或草苫,防止雨淋。+更多
紫甘藍是甘藍中的一個變種,以紫紅色葉球為產(chǎn)品,原產(chǎn)于歐洲地中海至北海沿岸,性喜涼爽而又較耐寒,露地和保護地均可栽培。具有結球緊實、色澤艷麗、適應性強、產(chǎn)量高、品質好等特點。南京地區(qū)春紫甘藍栽培由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均可播種,6月上旬至7月上旬收獲,667平方米產(chǎn)量2500~3000kg,收入4000~4800元,F(xiàn)將春紫甘藍栽培技術介紹如下。 1 品種選擇 選擇冬性較強、春播型、早熟豐產(chǎn)的品種,目前我國春甘藍栽培的品種有紫甘一號、早紅、紅畝等,據(jù)本所栽培技術研究,紫甘一號冬性較強、早熟、品質好、產(chǎn)量高,適宜南京地區(qū)作早熟栽培。 2 適時播種,培育壯苗 南京地區(qū)12月中旬為適宜播期,保護地育苗以防先期抽薹。育苗采用撒播法,667平方米用種量50g,苗床面積16平方米左右,播后澆透水,蓋上地膜,提高床溫,促使發(fā)芽。春紫甘藍育苗期短,需要保持較高的溫度,前期注意白天通風,保持15~20℃,晚間防寒,保持氣溫5℃左右,控制春化過程,定植前進行低溫鍛煉,在不受凍害的情況下,盡量降低溫度,以適應早春露地環(huán)境。 育苗床施肥,667平方米用尿素20kg、復合肥40kg,施后淺翻2次,與土壤充分混合,播后用腳踏板踩平,然后噴水蓋膜,一周后出苗,揭膜,在秧苗破心和2片真葉時各間苗1次,苗距6cm左右,間苗時注意,間密留稀,間弱留壯,間苗后視天氣情況進行澆水、追肥,促進幼苗健壯生長。 3 選地定植 選擇向陽、地勢高燥、排水良好的地塊和肥沃而富含有機質的土壤,保水性好,pH值5.8~6.9為宜。 667平方米施腐熟廄肥5000kg、復合肥100kg作基肥,施肥后耕翻1次,耕后耙平耙碎土垡,作成深溝高畦,畦寬2m,定植行株距40cm見方,每667平方米定植3500株。苗高15cm,6~7片真葉時,于2月28日左右定植于大棚,定植后立即澆定根水,同時注意及時復水,保證活棵。 4 田間管理 春甘藍定植后,由于氣溫較低,除澆緩苗水外,一般不多灌水。在溫度管理方面,定植后7~10天,白天25~27℃,夜間13~15℃,中耕2次以保持土壤水分和較高土溫,促進根系發(fā)育,幼苗期,蓮座期土壤見干見濕為度。蓮座期后期,為控制莖葉徒長,促進球葉分化,早熟品種適當蹲苗,不易過長,可控制早期抽薹,進入結球期,為促進葉球迅速增長,經(jīng)常保持土壤濕潤,并結合澆水,增施追肥,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kg、鈣鉀肥10kg或用0.2%磷酸二氫鉀噴施葉球,隔7~10天1次,連噴2次。生長中期及時中耕除草2次;還可用ABT增產(chǎn)靈6mg/L、豐產(chǎn)素2000倍液、噴施寶5000倍液噴于植株葉面,來調節(jié)紫甘藍生長。早熟品種的結球期短,前期球葉增重快,追肥宜早,結球中期可不再追肥。 5 病蟲害防治 結球期易生軟腐病,發(fā)現(xiàn)病株及時拔除,發(fā)病初期用72%農(nóng)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500倍液噴霧,隔7~10天1次,連續(xù)噴3次。防治菜青蟲,667平方米可用5%氯氰菊酯乳油40g加水60kg噴霧,防治小菜蛾,667平方米用0.5%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60g加水 60kg噴霧,防治蚜蟲,667平方米用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g加水60kg噴霧。 6 適時采收 6月上旬采收,葉球緊實時應及時分批采收,1個月內收完,否則葉球易開裂或腐爛。每667平方米產(chǎn)量達 2700kg左右。+更多